跳至正文

《大路:高速中国里的工地纪事》

张赞波. 大路:高速中国里的工地纪事.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是国内出版界的一个异类,虽然听着只是一个大学出版社,还位于广西桂林这样一个偏安一隅的城市,但其人文方面出版物的质量却颇为上乘。《大路:高速中国里的工地纪事》便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作者张赞波用了三年多的时间与修路工人一起同吃同住,见证了中国湖南一条高速公路从无到有的过程。如果仅仅是简单的记录,那或许可以写出一篇不错的深度新闻报导。不过作者的野心极为庞大,他不但记录下了修路这一行业内部的各种冲突,还深挖每一个修路工人的故事,使得整个叙述跳出了修路这个行业,而仿佛是对当代社会的一个全景展示。

立意之高还不足以成就一本好书,作者的文字也十分具有穿透力,这一点可能更加吸引了我。事实上,作者所叙述的很多事情,如施工中的偷工减料,施工人员与当地人的冲突,工程款的拖欠,拆迁问题等,我们在新闻中多有耳闻,并不新鲜。但是这些在作者的笔下,却又入木三分,仅摘录一些:

“粟师傅已经为焕然一新的菩萨举行上座仪式——他当场宰杀了一只公鸡,将鸡血洒在神祇脚下。这样的道教或民间仪式明显和佛教的不杀生教义相违背,但并没有人指出这点,被塑好了金身的菩萨们也缄口不言……粟师傅离开时,没忘顺手带走那只献祭的公鸡。这也是他的报酬之一,今晚会成为他的下酒菜。”

“对杨部长而言,主义和佛教并不冲突,或者说,至少他平衡得很好。而他的办公桌上,常年摆放着一尊镀金的财神爷,以及一尊全身长满金疙瘩的金蟾蜍。紧挨着这两样招财进宝的吉祥物,还悬挂着一张毛主席画像。当他打开电脑,屏幕上却会出现一张巨大的美女写真照。”

“他是辰溪本地人,法号‘双归’,现在是吉首某地佛教协会的会长。”

“这是一次典型的中国式较量:在一个行业内部,所有人都是明察秋毫的聪明人,所有人都暗暗怀揣着自己的秘密武器,但平时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各人自扫门前雪,大家心照不宣,合力掩盖真相,借以维持行业的潜规则和利益均衡;偶尔有人图穷匕见,也只是为了维护一己之私,并非为了真正的公平和正义。而一旦达到目的,大家就再次合伙掩盖问题的真相,就好似它根本就未曾存在过一样。”

“我叫他龙总,而他就叫我张总,听起来似乎是世界五百强企业中的两巨头在此会晤,在这个狭窄的、散发出浓烈川菜气味的窝棚里。”

“‘你们湖南怎么会这么乱?以前我在工地上虽然也见过人家打架,但充其量就是用手用拳头,你们这里竟然用那么长的砍刀!’我一时无语,我是湖南人,却无法回答他这个安徽人的疑问。”

“尽管民工们的工作为欧婆婆家带来了损害,但他们同样是被这个匆匆朝前赶路的时代所撞倒的人。在一个并不尊重个体权益和尊严的畸形社会里,并没有幸存者。施害者和受害者往往走在同一条大路上。”

“这让我想起项目部门口墙上挂着的那只‘廉政举报箱’。它从来就没有被打开过,锁眼上已经锈迹斑斑,但这并不妨碍它成为一件美丽的装饰品。”

读完这些只言片语,我们似乎可以预料到什么。是的,这本书后来被禁止出版了(当然网上还是可以买得到)。此书豆瓣读书上虽有条目,但评分和评价系统都被关闭。我对这一点非常好奇,因为当前国内的审查制度已经非常成熟,如果一本书不适合出版,基本上在源头就会被掐了。通过审查并出版发行之后又被禁止出版的情况,以我所知,并不多见。我并不知道这本书经历了什么,网上的相关资料也不多,不过有一点引起了我的兴趣。据豆瓣读书的介绍,“本书繁体版一经亮相便成为台湾年度热门非虚构作品,获得2015年台北书展大奖‘年度之书’、2014年台湾《中国时报》开卷年度好书奖之‘十大中文创作’、2014年台湾《放映周报》‘年度十大电影专书’、2014年度出版人‘两岸议题选书’……马英九亲自向作者颁奖;蔡英文成为本书读者,将其列入私人书单公布;朱立伦邀请作者参加新北纪录片论坛。”

也就是说,本书首先是在台湾发行繁体版,然后才在大陆发行简体版。为什么要这样呢?可能是由于书中多有针砭时弊或者其所描述的偷工减料对基建大国的建筑质量产生了诋毁所以大陆审查时间过长?我不清楚。在台湾首发自然有它的缘由,不过这似乎不是一个好主意。在我看来,台湾在被大陆收回之前是没有前途的,而且历史已经证明,台湾的文化上限非常低(关于这一点我需要另文叙述)。所以,目前和台湾可以有经济和科技上的交流,和台湾去交流文化那是自取其辱,不值得。

还是回到本书。此书打动我的一点是作者对于一些司空见惯的事情的描述。生活中有很多事情,本质上是丑陋的,但由于大家见得多了,也就麻木了。作者把这些丑陋的事情重新拎了出来,摆在读者面前,让人避无可避。至于如何去战胜这些丑陋,书中没有明说,但字里行间也可以体会一二。作者写道:“大凡官方眼里的‘刁民’,尽管有时候可能很偏执,也难免有私心,但一般来说,都比较有见识,懂法律,维权意识强,也懂得利用舆论和官方博弈。这种人一旦较真起来,可不是那么容易对付。”——提高大众的教育水平和法律意识,似乎是一种途径。

博客的作用

晚上我洗完澡出来,发现宝宝不在房间,跑去厨房一看, 发现宝宝在忙着做奶酪蛋糕。她见我来了,招呼着我帮帮忙,给她称225克鲜牛奶。我称好后递给她,只见她毫不犹豫地将牛奶倒入了包含奶酪鸡蛋等配料的糊状混合物中,然后手拿着碗停在半空中,问:“你给我的是鲜奶油?”

我说:“是鲜牛奶。”

她抓狂了:“我要的是鲜奶油!!!”

我说:“你刚要我称的是鲜牛奶。”

她的情绪已至疯癫:“你称的时候不会想一想吗???倒了牛奶进去还怎么搞???”

我说:“我又不知道做奶酪蛋糕要什么。你让我称什么我还不就称什么。”

宝宝二话不说,将已几近完成的糊状物往水槽一倒,怒吼:“你来收拾!”

作为一个成熟稳重包容大度的男人,虽然我蒙受了冤屈,但我还是默默地把烂摊子收拾完了。

作为一个成熟稳重包容大度的男人,我也能理解宝宝的心情。记得有一次我做麻婆豆腐,辛勤劳动半天终于弄好了,正准备大快朵颐,尝一筷子发现豆腐已经变酸了,只能倒掉。那种泄气的滋味,非经历过不能体会。

如今微博和短视频如火如荼,而博客式微。我曾经想过这个问题,我觉得有三个方面可以考虑。第一,搞一个博客,特别是有原创内容产出的博客是需要一定门槛的;第二,博客和读者之间的交流很难达到充分;第三,也是最关键的,搞博客很难赚钱。所以,当其他的平台,如微信公众号出现之后,人们便蜂拥着逃离了博客。

那博客还有用吗?有!它可以用来发泄。

啊!!!!!!!!!!!!!!!!!

十七个感叹号。爽了。

对于美食的追求

今天晚上宝宝做吐司面包给我们当晚餐,由于下午准备得晚了点,发面不够充分,面包的中间有一小块不够膨松,但是也足够好吃了。我心念一动,想写写美食的故事。

我是个对吃没有追求的人。这样说并不表示我不喜欢美食,而是说在没有美食的情况下我可以很淡定。宝宝刚来美国时,发现我的厨房里只有盐和酱油,没有任何其他调料,她不能理解我是怎么活下来的。

我也不能理解她的惊讶。实际上,只有盐是必需品,酱油不过是水里面多了一些氨基酸,炒菜有没有酱油也问题不大,我买了酱油说明我还是很注重生活质量的。——我有充分的理由这样说,当时在我隔壁住着一个香港人,每天用一口大锅做清水煮青菜,连酱油都用不上。

可能每个人的生活方式都不太一样,宝宝来美国的第二天就拉着我去超市买回来一堆瓶瓶罐罐,我的饮食从此丰富起来。

早在我们住在长岛的时候,宝宝就开始做包子和馒头,但是面总是发不好,蒸出来的包子馒头都是瘪的,做一次失败一次,大概做了三四次之后,这一尝试就告一段落。

一转眼几年过去了,我们从长岛来到了康州,还经历着这一场世界范围内的大瘟疫。在疫情爆发初期,宝宝的内心就开始蠢蠢欲动,她又开始做包子。

这一次她潜心研究了好几个方子,从中选择了一个看上去最成熟靠谱的,并且一举成功。蒸出来的包子圆润饱满,如女人的乳房,又如婴儿的屁股。

宝宝说,做很多事情都需要“开窍”。做好包子之后,她又成功地做了馒头,此后宝宝一发不可收拾,开始挑战各种面食甜点。新冠病毒肆虐的这几个月里,我们不仅经常性地吃上了可口的包子馒头,还有生日蛋糕、杯子蛋糕、乳酪蛋糕、戚风蛋糕以及各式各样的面包和饼干,甚至还有冰淇淋和蛋挞。

在宝宝长期的熏陶下,我也开始研究美食并有了不少拿手菜,比如煎猪扒、炒牛肉和烤羊排。(为什么都和肉有关?)久而久之,我们之间还形成了一种默契:对于对方学会了的美食,自己就不再学了。每一种美食,只保证一个人会做。

宝宝曾跟我说,选择了一个人就是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几年下来,我的生活方式已经发生了深刻的改变。我有时候想,如果出于某种缘故宝宝暂时不在我的身边,我的生活方式会是怎样?答案是:我目前的生活方式由于宝宝的存在而存在,没有她我会回归只有盐和酱油当调料的日子。

所以,到底是对美食的追求,还是对美人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