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晚上宝宝做吐司面包给我们当晚餐,由于下午准备得晚了点,发面不够充分,面包的中间有一小块不够膨松,但是也足够好吃了。我心念一动,想写写美食的故事。
我是个对吃没有追求的人。这样说并不表示我不喜欢美食,而是说在没有美食的情况下我可以很淡定。宝宝刚来美国时,发现我的厨房里只有盐和酱油,没有任何其他调料,她不能理解我是怎么活下来的。
我也不能理解她的惊讶。实际上,只有盐是必需品,酱油不过是水里面多了一些氨基酸,炒菜有没有酱油也问题不大,我买了酱油说明我还是很注重生活质量的。——我有充分的理由这样说,当时在我隔壁住着一个香港人,每天用一口大锅做清水煮青菜,连酱油都用不上。
可能每个人的生活方式都不太一样,宝宝来美国的第二天就拉着我去超市买回来一堆瓶瓶罐罐,我的饮食从此丰富起来。
早在我们住在长岛的时候,宝宝就开始做包子和馒头,但是面总是发不好,蒸出来的包子馒头都是瘪的,做一次失败一次,大概做了三四次之后,这一尝试就告一段落。
一转眼几年过去了,我们从长岛来到了康州,还经历着这一场世界范围内的大瘟疫。在疫情爆发初期,宝宝的内心就开始蠢蠢欲动,她又开始做包子。
这一次她潜心研究了好几个方子,从中选择了一个看上去最成熟靠谱的,并且一举成功。蒸出来的包子圆润饱满,如女人的乳房,又如婴儿的屁股。
宝宝说,做很多事情都需要“开窍”。做好包子之后,她又成功地做了馒头,此后宝宝一发不可收拾,开始挑战各种面食甜点。新冠病毒肆虐的这几个月里,我们不仅经常性地吃上了可口的包子馒头,还有生日蛋糕、杯子蛋糕、乳酪蛋糕、戚风蛋糕以及各式各样的面包和饼干,甚至还有冰淇淋和蛋挞。
在宝宝长期的熏陶下,我也开始研究美食并有了不少拿手菜,比如煎猪扒、炒牛肉和烤羊排。(为什么都和肉有关?)久而久之,我们之间还形成了一种默契:对于对方学会了的美食,自己就不再学了。每一种美食,只保证一个人会做。
宝宝曾跟我说,选择了一个人就是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几年下来,我的生活方式已经发生了深刻的改变。我有时候想,如果出于某种缘故宝宝暂时不在我的身边,我的生活方式会是怎样?答案是:我目前的生活方式由于宝宝的存在而存在,没有她我会回归只有盐和酱油当调料的日子。
所以,到底是对美食的追求,还是对美人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