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宝宝臭6岁

我的女儿已经6岁了,想想都有些不可思议。晚上我和宝宝在电脑前一起回味了宝宝臭小时候的照片和视频,看着宝宝臭从一个小婴儿长成现在的小姑娘,幸福的赶脚油然而生。

对于娃的父母来说,最常争论的一个问题是娃像谁,不过这个问题在宝宝臭身上是不存在的。无论从外貌还是性格,宝宝臭和我都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记得宝宝臭刚出生的时候,我在朋友圈发照片,王可看到了,惊呼:“矮马!这不就是刘博吗?”——默念时请用东北人的语调,请仔细体会那一声“矮马”。

像我一样,宝宝臭的性子极为刚烈,从小就吃软不吃硬。有时候,即便她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问题了,嘴巴上却决不认错,这使她吃了不少苦头。宝宝说我不应娇惯她,而应该多教育教育她,不过我觉得人的性格是天生的,顺其自然就好,性格并无好坏之分,当然后天的教化可以使人在生活中适当收敛自己的个性从而与他人和谐共处,这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必操之过急。这算娇惯吗?

何况,吃点苦头人才能成长。

过去的一年中,宝宝臭的思维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对于大人提出的建议她已不再甘于简单接受,她会开始质问:

“为什么你们可以一直看电脑我却不能?”

“为什么你们可以晚睡我却不能?”

“为什么我要做作业你们却不要?”

有些问题我们可以给她一个有说服力的答案,有些却不能,好在宝宝臭虽有诸多问题,却并不纠缠答案,她兴趣点很多并已经有了自己的世界。

有一点宝宝臭倒是不像我们。她的社交能力很不错,跟人自来熟,跟谁都能聊上几句,还有一堆好朋友。今天生日,我们去小区散步的时候,宝宝臭逢人便喊:“Today is my birthday! I am six!”(“今天是我的生日!我6岁了!”)于是旁人就会祝她生日快乐,路边的小朋友还给她唱起了歌。宝宝戏谑道:“这就叫做‘只要自己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

这次生日我们给她买了一大堆中文书,其中有恐龙和西游记的故事。我惊讶地发现,作为一个从小喜欢恐龙的小孩,她对恐龙的兴趣已经远不及对西游记的兴趣,她已经不再满足于简单的绘本,而更愿意接受有曲折情节的故事。那些恐龙的故事,倒也没有浪费,被她的弟弟抢去了。

小孩子的成长就在倏忽之间,我应该珍惜每一天的陪伴。

《我的二本学生》

黄灯. 我的二本学生.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0.

我听说黄灯的新书《我的二本学生》(以下简称《学生》)是通过今年早些时候《中国青年报》的《冰点周刊》,但是对于作者黄灯却并非首次耳闻。2017年出版的黄灯所著《大地上的亲人》(以下简称《亲人》)是我非常喜欢的一本书,不仅仅是因为黄灯的文字朴实而流畅,还因为黄灯是湖南汨罗人。汨罗与我的家乡华容同属岳阳地区,虽方言不同,但文化相似,《亲人》里所描述的很多社会现象,如吸毒、买码、赌博、人情负累、丧葬礼俗等,都让我产生了极大的共鸣。

《学生》延续了《亲人》的写作手法,即通过对一个个具体的人的描述,揭示出社会一部分群体的形态和正在经历的变化。黄灯是广东金融学院财经与新媒体学院的一名文学教授,她觉得“无论名校的光环怎样夺人眼球,都不能否认多数的年轻人,无论如何努力,都不可能挤过这座独木桥,而只能安守在各类普通大学”,因此通过记录她的学生的生活经历,可以勾画出大多数普通年轻人的状况。

在作者的笔下,这种状况并不那么美好。黄灯发现,对于她的学生来说,使生活走上正轨的方法有早年买了房子或者继承家族生意等,基本上和读书以及文凭无关。那读一个普通大学有什么用呢?黄灯总结道:“他们也许错过了‘读书改变命运’的时代,但他们避免了,若不读书,就会滑入更为糟糕境地的可能。”

这一思想在《亲人》一书中便有所体现,《学生》通过更多元的叙述又将其充实化了。

关于书的内容就不多说了,关上书本,我更好奇的是黄灯的亲和力。无论是她的亲人还是学生,都可以和她无所不谈,因此才使她有足够的材料来写就两本书。一方面,这说明了她的善良;另一方面,这也是一种能力的体现。

我是不是可以期待作者的第三本书了?

中文学习

新一学年的秋季学期已经开始,宝宝臭变成了一名一年级的小学生,也第一次加入中文学校开始中文学习。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本地的小学以及中文学校都把课程转到了网上,宝宝臭于是每天或是对着电脑,或是拿着平板电脑,吭哧吭哧地上网课。

对于小学的学习我倒是没什么好担心的,小学课程内容浅,学起来不困难。暑假期间我给宝宝臭做数学题,经过指点之后她轻而易举地就掌握了加减运算的进位和借位,而这些应该算是二年级的水平。当然我很清醒地意识到这并非宝宝臭具有数学天赋,而是这些知识点并不难掌握。我并不希望宝宝臭学得太过超前,很快就停止了进一步的数学训练。她的英语水平也一直在提高,在美国生活,似乎也没有哪位家长会担心孩子的英语能力。

我所担心的是她的中文学习。说“担心”似乎不够准确,应该是“关心”。作为一个在美国长大的小孩,宝宝臭目前的中文水平还是不错的。我们在家讲中文,并且要求她在家必须讲中文,她的中文听说能力没有任何问题。但由于社会上没有语言环境,她的中文读写还停留在起步阶段。几个月前让她学习了学前班的两本中文教材《小手写中文》,她也认识了一些汉字,但由于缺乏持之以恒的输入和练习,很快她又将大多数所学都忘记了。

如今她第一次参加中文学校的课程,也算是正式开启了中文的学习。在这个节点上,我感到应该好好思考一下,中文学习的路该如何走?

首先,我的目标非常明确,娃们的中文必须要学好,而且要好到和国内同龄小孩的中文水平接近或者持平。一方面,如果娃们的中文不好,两代人之间将存在一条无法逾越的沟壑。这条沟壑与由于时代的发展而产生的代沟不同,这是两种有本质区别的文化上的差异,难以调和。如果这种情况成为现实,家庭将会由此产生诸多矛盾。另一方面,考虑到如果将来我们回国发展,娃们那时的中文能力应当足够优秀以使其可以顺畅地融入中国社会,而不至于成为一种障碍。

简而言之,如果我的小孩中文不好,无论他们其他方面多么出色,我也会认为我的教育是失败的。

我相信有很多华人不认同我的观点,那与我无关。对于我来说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才能让小孩学好中文?

最简单而且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把小孩留在国内读书生活,然而我强调小孩必须由父母陪伴长大,而我目前身处美国,此路不通。问题可以具体化一点:如何才能让小孩在美国学好中文?

以我在美多年经验,这个问题的答案让人沮丧。我从来没有见过一个在美国长大的小孩中文很不错。一个都没有。读书期间我当了两年助教,与很多华人学生有过交流。根据我的观察,15岁可以作为一个大致的分界线。在国内读完初中之后来美的小孩(15岁之后)中文能力可以保持得较好;初中或初中之前来美的小孩(15岁之前),中文能力明显不尽如人意。当然人与人之间是有个体差异的,上述只是一个大概的感觉,但可以看出,即便是在国内生活了很长时间的大小孩来美之后,中文都不好,遑论在美出生的小孩。

有一点需要指出,15岁之前来美的小孩,部分中文能力也不错,但他们很多都不愿意说中文,甚至对中文有一种“仇恨”的态度。我猜想他们小时候刚到美国想要融入这个社会时经历了相当多的屈辱和苦痛,以至于长大之后仍然耿耿于怀并迁怒于母语。另一种情况是一部分华人小孩的父母通过偷渡和政治避难留居美国,父母对中国的敌视也影响了小孩。这些小孩中文能力之差或许不能简单地归结于年龄的影响,而应当考虑到社会和家庭因素。

美国的中文教育和中国的英文教育一样,费力但不讨好,学生的学习效率很低。不同点在于,中国的英语教学作为一门重要的课程,学生们每天都有英语课,还有各种各样的考试和考级。即便由于教学方法的问题学生学成了哑巴英语,大多数人还是可以借助着词典进行简单的英语阅读、写作和交流,相当一部分人还会喜欢上英语文化;而美国的中文教育则糟糕得多,学校没有中文课,想学中文的小孩只能去华人开办的中文学校。中文学校的问题,在罗慰年的《留学美国的个人见证》一书中有过探讨:“……除了双文教育的模式较为成功,美国几乎所有中文学校,双语班,都没能摆脱‘娱乐式’的学习模式。大部分都是在周末。这种仅仅用周末一天时间,让小孩蜻蜓点水式的学习方法,是没有办法把中国语言、文字和文化传给下一代的。这种中文学校在华人侨社,跟侨社存在的时间一样久。但是,几十年来,侨社中文学校培养出来的下一代,基本上是黄皮白心的‘香蕉’……”

其中提到的“双文教育”,存在于纽约等地由华人创办的学校,其主要招生对象是刚来美国英语能力不好的中国小孩。“双文教育”即学校的部分课程采用英语教学,部分课程采用中文教学,采用此种模式使这些小孩能够顺利地过渡到美国的生活学习。这种模式的学校不可能在美国铺开,而只可能存在于极少数华人聚集区。

指望依靠社会的力量让我的小孩学好中文是不现实的,那便只能依靠家庭了。由于我规定娃们在家只能讲中文,他们的听说能力应该不用担心。不过中文的特殊性在于其书写系统和读音系统是分开的,对于英语来说只要掌握了26个字母和常见的发音规律,人们看到一个词大概就能猜到它的读音,听到一个词也可以将其拼写得八九不离十,而即便可以用中文进行会话也极有可能对中文的书写和阅读一头雾水——这也是很多华人小孩的现状。

读写能力的提升需要严格的书面训练。目前本地的中文学校提供的教材是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和华文教育研究所编写的《中文》一书,从重印30次来看,这套教材在华人社区有着广泛的应用。我粗略对比了一下《中文》第一册与教育部组织编写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一年级上册——也即国内教材,发现两者有明显不同。第一,《中文》侧重于单纯的中文学习,而《语文》则介绍了更多的中国文化,如一开篇的国旗民族等知识。《中文》一书未见古诗词的学习,《语文》仍旧像我小时候学的课本一样,以骆宾王的《咏鹅》为始学习古诗。第二个重大的不同,在于汉语拼音方案的学习。虽然《中文》从一开始就在每个汉字上标注拼音,但书中并没有系统地教授拼音,而在《语文》里很快就开始进行拼音和声调的学习。

这样的不同,应该是有所考量的。在海外的小孩学中文的时间不多,所以学习内容要更加精炼,但舍弃文化的介绍而只专注于文字本身,似乎并不利于一门语言的学习。古诗词也是一种文化,如果我的小孩可以懂得使用中文但是无法理解“月落乌啼霜满天”的意境,我想这是一种遗憾。在这一点上,我站在《语文》一方。

对于拼音的学习,掌握拼音后的优势是所有的汉字借由字典的帮助都可以正确地读出来,但汉字毕竟是一种象形文字,首先学会认识一些常见的汉字然后再学习拼音也不迟。汉字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拼音不过几十年。我想我可以试着像《语文》一样,一开始就给宝宝臭介绍声母韵母以及声调,至于她是否能够熟练掌握也不必强求,可以在学习中文的过程中慢慢熟悉。

虽然我不喜欢网课的形式,这也是现阶段的无奈之举。网课之外,给小孩阅读和讲解中文故事是学中文的正途。如今虽有很多程序可以帮助小孩认字或者讲故事,我对这些都不感兴趣,我希望培养小孩对纸质书的感受。纽约法拉盛的新华书店我去过多次,买过一些中文故事书,不过书的价格比较昂贵,选择也不多。随着物流的进化,从国内的网站上买书也越来越方便,这是学中文的一个有利之处。

另外一个有利之处,在于中国整体国力的提升。虽然美国人十分闭塞,不了解也不关心他国,但是中国的崛起是美国人不得不面对的一个事实。往后的日子里美国对于中国的报道将会越来越多,虽然这些报道全为负面,但在我的保护下,娃们应不会被媒体洗脑,众多新闻通过我的引导,反而会激发他们对中国和中国文化的兴趣。

写了以上这些,其实如果我们决定回国发展,这些问题也就不存在了,然而现实是目前国内的薪资待遇和企业文化均不及美国。长远来看,中国将会不断上升而美国日渐腐朽,美国也将越来越不适于华人生活。当然,这个过程是缓慢的。未来何去何从,是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在此期间,中文学习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