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耍猴人》
马宏杰. 最后的耍猴人.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5.
人的记忆随着时间的推移是会模糊的。看《最后的耍猴人》这本书的时候我就在想,我小时候看过耍猴吗?好像看过,但是具体的时间和地点都不记得了。如果说没有看过,脑海里似乎略微又有些影子。我跑过去问父母,得到了肯定的答复。看完书我又想,我看的耍猴是河南人带来了吗?这个问题永远不会有答案了。
有很多人,出现在你的生活里,但你不会去深究,他们总是过客。收破烂的,炸爆米花的,耍猴的。平日不见他们,也不会有人去问他们在哪儿。记者马宏杰不一样,他在街头遇到了耍猴人,跟他们交朋友,记录他们的生活,十年不停歇,然后写了这本《最后的耍猴人》。
耍猴人的足迹与候鸟类似,夏天去北方,冬天来南方,因为必须有适宜的温度猴子才愿意表演。为了省钱,出门扒火车,几天几夜躲在货运火车的敞篷车厢里。扒火车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为了避免被火车站警务人员和保安发现,耍猴人必须趁着暮色迅捷地扒上火车。曾有耍猴人被飞驰的火车碾死的惨剧发生。火车上方的高压线是另一个危险因素。
每到一地,耍猴人便支个棚子住下,生火煮面。要是能碰巧找到一个废弃的小屋或者建筑工地,那便是“五星级宾馆”。耍猴人一般会选择人多的居民区附近耍猴,不过随着近些年城市的市容建设,他们成了越来越不受欢迎的人,经常遭到保安的驱赶,甚至警察的逮捕。随着都市人文明程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不喜欢看猴子的表演,毕竟有虐待动物之嫌。耍猴人自己也清醒地认识到,这个行当没有前途,耍猴人的历史注定要完结在他们这一代人身上。
这是近期我觉得最好看的一本书。作者虽然是搞摄影的,但是白描式的文字显然比图片更有力量。每个人都知道,穷人的生活是很艰难的。但是具体如何艰难,很多人都没有感性认识,包括我在内。令人略感欣慰的是,现如今的耍猴人,不少转行做了猕猴养殖,供科学研究之用。耍猴人的后代,或读大学或外出打工,努力改变命运。
吃饭的时候和父母聊起书中内容,我随口感叹了一句:“你们知道扒火车是怎么回事吗?简直是太危险了!”我妈神色淡然地回道:“知道啊,以前下乡的时候很多知青扒火车。”我一时语塞,便埋头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