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养娃

魔方

上个学期大宝的学校里有一个“商店日”,学生们可以在那一天拿着零花钱去学校临时开办的商店里买一些小玩意儿。我给了大宝20美元,她买回来一个带锁的日记本,一个不到巴掌大的小便笺,还有一个一美元的小魔方。我问她为什么会选择这些,她说不出一个所以然,大概率是冲动消费。日记本和小便笺买回家之后就束之高阁了,唯有那个小魔方,她时不时拿起来摆弄一下。

我从来没有学过魔方,教不了她,见她想玩又不会玩,就在网上找了些视频,让她自己去学。她不愿意,要我陪她一起学,小棉袄的要求总是很难拒绝的,我于是陪着她一同研究。

研究了几个视频后颇有进展,慢慢地我们可以恢复一层甚至两层了,这时我们发现,阻止我们进步的不再是魔方技巧,而是魔方本身。这个一美元的魔方拧起来实在是太别扭了,一个问题是尺寸太小,边长只有3厘米;另一个问题是转动时经常卡住,不顺滑。见大宝玩兴正浓,我于是从拼多多(美国叫“TEMU”)买了一个极品魔方,大而丝滑,大宝爱不释手,很快就学会了如何完全还原一个魔方。

熟练之后,大宝基本上可以在两分钟左右还原魔方。我问她愿不愿意学进阶篇,可以更快地还原魔方,但她似乎不愿意继续深入了,魔方学习暂时告一段落。

这篇文章其实是一个拼多多的广告。自买魔方之后,我的日常购物就从亚马逊完全转到拼多多了。

取名

二宝来到人世间已经四五年,却一直没有中文名字,我感觉不能再拖下去了,最近这段时间我和宝宝开始认真考虑如何给他取个名字。

回想给大宝取名字倒是比较顺利,宝宝喜欢茉莉花的“茉”字,以前还用作网名。我研究了一下之后认为“茉”这个音不错,去声,发音简单,读来响亮,但“茉”字用在女名中比较常见,不是很突出,不如换一个同音字“陌”。“陌”现常用在词语“陌生”里,但“陌”的本意是指田间的小路,东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里有“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陌”与“阡”对应,“阡”指南北向小路,而“陌”指东西向小路。“陌”用于大宝的名字,也隐含着我们从东方的中国来到西方的美国之意。“陌”较少用于人名,不用担心重名。“陌”的语义从古代到现代都比较简单,也不会给人不好的联想。

不过给二宝取名时却没有了这种“妙手偶得之”的状态。这次宝宝没有给我任何建议,而是让我硬想。我按直觉提议了十几个我觉得不错的名字,全部被宝宝否定。如果“直觉”行不通,那就只能“穷举”了,于是我拿起了字典。

我所使用的是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新华字典》和《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在取名字的过程中,我有一些心得体会,记录如下:

1.
中国人取名字,重名现象是一定要考虑的因素。一些人喜欢用生僻字,但我并不赞成。名字虽是自己的,使用主体却是旁人,不能为了减少重名或者追求个性而客观上去为难旁人。《通用规范汉字表》一共收字8105个,分为三级。一级字最为常见,二级字次之,三级字就比较冷僻了。受过教育的中国人一般能够认识大多数一二级字,取名选字当以一二级字为宜,三级字可以不考虑,不过我比较极端,希望能从简单的一级字字库里找一个相对更加简单的字作为二宝的名字。毕竟,笔画多了写起来也累。

2.
名字的音一定要固定。这里有两个考量:一是不能用多音字当名字,比如说“李娜”这个名字里,“娜”读作“nà”时没有实际意义,只用于人名,但是“娜”在“婀娜”“袅娜”里读“nuó”,“nuó”的释义中并没有指明不能用于人名,所以我们看到“李娜”这个名字不应该先入为主地认为读“lǐ nà”,它也有可能读“lǐ nuó”。那如果喊“lǐ nà”她本人没有提出异议应该就没问题吧?也不能这么说,也有可能李娜本人听到叫“lǐ nà”心里在骂娘但行动上懒得纠正。总之,理论上,如果要确定字的读音,必须由李娜本人亲自发一个声明表示读“nà”。这会带来麻烦。第二个考量是汉字的音变。“章北海”这个名字里,“北”和“海”都是第三声,“北”字在读的时候需要变调成为第二声。关于汉语的变调,中小学语文老师似乎没怎么提过,至少在我的印象中,关于“一”和“不”的变调是有课堂记忆的,但是两个连续上声的变调老师没有讲过。无论如何,在名字里,拼音和读音不一样有点奇怪,最好能加以避免。

3.
五行和八字不需要考虑。古人认为世界由金木水火土组成,这是一种朴素的对自然界的认识,在古代有其意义,放在现代已不合时宜。五行为什么能和名字联系起来就更令人疑惑了。一个人五行缺什么,在名字里补一补就可以改变运势,这种说法可以说是无稽之谈,不知道为什么现代人仍然趋之若鹜。真要证明根据五行改名的效果,需要设计多重宇宙,在这些平行宇宙里保持其他条件一致,各放入一些初始为五行缺木的相同的人,其名字分别叫做“木”,“林”,“森”,“林林”,“林森”等,当然还需要一些五行缺木但名字中不包含“木”的同人作为对照,观察他们一生的运势,统计之后作出判断。这当然不可能实现,所以打着五行取名的都是骗子。八字同理。由此也可以推断出,那些根据五行八字取名打分的网站都没有任何价值,只会误导。

4.
取名字我偏向用中性字。含贬义的字当然不适合用作名字,但是在我看来,含褒义的字也应尽量避免。一方面,大家喜欢选择意义明确且美好的字,如曾经的“勇”“毅”“健”,现在的“轩”“辰”“昊”等等,这些字用在名字里容易产生重名。另一方面,一个人的品性好坏主要在于后天教化,名字中所蕴含的美好意义对于人的促进作用存疑。我个人觉得,不太好的字和不太好的谐音会对人产生困扰,但是人们不会受到名字的激励。“张勇”,他不会因为名字里有个“勇”字就认为自己应该成为一个勇敢的人。取名字,不妨用不带有感情色彩的字。

5.
取名字要考虑抑扬顿挫,朗朗上口。现在流行两个字的名字,加上姓一共是三个字(不考虑复姓),这三个字如果具备不同的声调,读起来会好听一些。三个字如果是同一声调,可能没有那么悦耳,如“张三丰”“房玄龄”“史可法”“霍去病”等。如果姓名里的字都有着不同的声调,如“刘亦菲”“杨超越”“谭松韵”“张靓颖”等,就很好看好听了。

6.
不建议从古文中提取名字。取名有“男《楚辞》,女《诗经》”的说法,也有很多人从浩如烟海的其他古文古诗词中寻找灵感取名字,不过这样得到的名字只能局限于原始出处,其意义一般不具备延展性。“屠呦呦”,名字来自于《诗经·小雅·鹿鸣》中的“呦呦鹿鸣,食野之苹”,除此之外就没有别的意义了。而我以“陌”字给大宝取名,其本意“田间的小路”就具有一定的诗意,东西向的小路也叙说着家庭的历史,前文已述。当然如果我们愿意,“陌”的意义也可以往古诗文上发散,除了文章开头提到的《桃花源记》之外,汉代的乐府诗《陌上桑》描写了一个既美丽又聪明又坚贞的路边采桑叶的女子形象,“陌”字用于女名也有着美好的寄托。当然,这些意义并非我给大宝起名时就考虑到的,关键点在于,当名字不从古诗文中来,其意义可以尽情发散,并可以向古诗文靠拢,而名字如果完全从古诗文中来,基本上失去了活力。另外,如果名字完全由前人的作品所决定,这与彰显个性的当代社会也格格不入。我为什么要用前人作品里的字词当名字?我的独立性特殊性在哪里?

以上便是在给二宝取名字时产生的一些想法。具体到给二宝取名,我首先将字典从头到尾翻了两遍,挑出所有可能适合名字的字,是为“穷举”。穷举之后再不断删减。删减时排除我和宝宝亲戚朋友名字中用过的字、我们不喜欢的字、跟姓结合在一起音律不好的字、难写的字等等。最后还剩一些我又在网上查找,检查重名情况以及名人情况,由此进一步缩小范围。最后我和宝宝决定,以“仲”字作为二宝的名字。

仲,表示排行第二。二宝排行第二,即以“仲”字为名。

买书2

从国内买的两大箱书,总共30公斤,经过一个月的颠簸之后,终于在一个星期前寄到了。这也是我们第一次尝试海淘。

两个箱子里,有我的两本书——商务印书馆最新版《杨振宁传》和《晨曦集》,还有一些小玩具和小餐具,其余的便是给两个娃买的各种各样的绘本、漫画和小说了。具体说来,《米小圈上学记》买了一至四年级全套,另外还有《米小圈成语故事》和《脑筋急转弯》各一套。《百妖谱》的两本漫画和四本小说也买全了。《罗小黑战记》和《蓝溪镇》,虽然我没有看过,但推荐度很高,我也一并买了来,书拿到手上质感确实不错,画风和故事也很精致,大宝爱不释手。

科普漫画也买了不少,包括《塞雷三分钟漫画世界史》《小学生安全漫画》《小学生心理学漫画》《食物简史》等。

我对“狐狸家”的绘本很有好感,给二宝买了“狐狸家”的《三国演义》《封神演义》《了不起的中国人》等几套绘本,也没有让人失望。这些天二宝天天缠着我或者宝宝讲故事,他最喜欢的是《三英战吕布》和《黄飞虎勇闯五关》,每天都要讲一遍。

我以前希望大宝多认字,可以尽快开始阅读文字书,后来发现这个想法有些拔苗助长,给她买的青少年版《四大名著》人家根本不乐意看。大宝喜欢漫画书,每个星期从学校图书馆借回来的基本上也是漫画,所以这次我把漫画书买了个够。挑选的过程中我发现,国产的漫画书就绘画水平和故事情节来说和国外的相比并不落下风,甚至可以说更胜一筹,从文化的角度看也更有亲和感。问题是国产的漫画书积累不够,可选的作品太少,这和绘本的处境一致。国外的绘本,经过大几十年的发展,无论你想要给小孩子讲什么样的主题,都能找到合适的绘本,但是中国的绘本,目前只有“点”的突破,数量上还远远不够,需要时间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