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随笔

难逃真香定律

宝宝喜欢追剧,常常跟我分享电视剧的情节以及新冒出的小鲜肉。然而我对追剧没有兴趣,一部电视剧动辄几十集,看得太累,不如看电影,两个小时就解决了,或者看书,几天也可以搞定。

前一阵子宝宝在追《三十而已》,天天在我耳边吹风。我承认我对江疏影颇有好感,但这也不是看这部剧的理由。问题是虽然我不看,也难逃电视剧的影响。有一天临睡前我迷迷糊糊的,宝宝突然问我:“如果你和一个女同事都买了一个冰淇淋,她尝了一口你的,你会接着吃吗?”我不假思索地回答“会”,便准备翻身睡觉。

宝宝重复了一遍我的回答:“你真的会吗?”

按照我的经验,这个时候就不能不认真对待了。我略一思索,说:“她要是吃了一口就给她吃了,我就不吃了。”

“你刚刚明明说你会吃!”宝宝的声音有点大,旁边的臭儿翻了个身。

“我刚才脑子里想的是不能浪费了这个冰淇淋,没想别的。”

这个解释似乎没有让她满意,她说我有出轨的心,因为电视剧里男人就和同吃冰淇淋的小三出轨了。然后不管第二天我还要上班,宝宝压低声音揪着半死不活的我深刻教育了一番。

我招谁惹谁了?电视剧都是王八蛋。

《三十而已》过后,另一电视剧《以家人之名》又开始播出,宝宝又开始跟我分享。不就是两个男人同时喜欢一个女人编给女人意淫的故事吗?很多年前我在《仙剑奇侠传四》里就见识过了,没啥稀奇。不过随着宝宝更多的讲述,我开始发觉编剧的意淫功底非同一般。一般来说,男人更容易接受和儿时玩伴发生恋情,甚至结婚,而女人几乎不会选择和儿时玩伴成为恋人。我了解这一现象,却不了解其背后的生理学意义,也许男人和女人都喜欢冒险但是表现形式不一样?或者男人更倾向于传播自己的基因而女人更倾向于使自己的基因多样化?不管怎么说,如果李尖尖从小和两个哥哥一起玩到大,那她长大之后应该不会选择其中任何一个作为恋人。编剧的变态之处就在于,在青春期的时候又将三人强行分开9年,使儿时玩伴重新变成陌生人,这样再谈恋爱就没有心理障碍了。高明。

知道了这些之后,我开始对这部电视剧产生好奇,并拖着看了看。这一开始就打不住,我发现这部剧打着偶像剧的幌子,其实是部生活剧。而且颠覆我认知的是,虽然都是小鲜肉,但是这些小鲜肉的演技居然都还不错,谭松韵以可以去演《三十而已》的年龄演起16岁的少女居然也毫无违和感。剧中的搞笑情节也自然而不刻意。于是我陷落了,跟宝宝一样,每天巴巴追剧。

但是截止到今天才出到第14集,等待过程中我又找到电视剧的片头曲《无畏》,开始了单曲循环模式。后来我问宝宝哪里可以看得更多,被告知芒果电视的进度比油管上的快一到两集,于是我立即转进芒果电视。

再后来我还不过瘾,开始网上查找各演员的资料。我发现齐明月的扮演者孙铱原名孙兰秀梅,有网友说孙兰、孙秀、孙梅这三个名字都土,孙兰秀梅就是垚。这个笑话不错,我赶紧跟宝宝分享。

我问宝宝:“你有没有发现齐明月是三眼皮?太神奇了。会不会是割的?但是割的话也不会割成三眼皮啊?”

“有的人天生就是三眼皮,还有五眼皮的,不过每层都很薄。”

“你喜欢哥还是小哥?”

“这俩都不是我的菜。”

“那你觉得臭儿长大了像哥还是小哥?”

“像哥?”

“我也觉得会像哥。臭儿没有妹妹不是妹控,有个姐姐天天被姐姐欺负,他肯定不会是暖男。”

“嗯。”

“那宝宝臭呢?我感觉宝宝臭可能会像李尖尖,风风火火的像个男孩子。”

“有完没完啊?搞得比我还夸张!”

我说:“真香。”

抖音和微信

昨晚睡觉之前忽然看到新闻说川建国已签署行政命令要求在45天之内在美国禁抖音和微信。禁抖音并不让人意外,之前已有风声,但是微信也一并要求禁止,还是让人吃惊不少。

宝宝是微信重度使用者,看到新闻后十分紧张。我宽慰道:没事,成不了,该干嘛干嘛。果然,今天的新闻分析表明事情还有很多变数。

川建国的风格就是漫天要价坐地还钱,被他吓到就先输一阵。他是一个商人,不是一个政治家,而即便作为一个商人,他也是一个失败的商人。我没有统计过,但是很好奇要是美国没有“行政命令”这一体系,川建国在位4年能干成多少事?

说到抖音和微信,我才发现我居然从来就没有用过抖音,趁着可能被禁的这一刻我赶紧下载了一个。玩了一会儿觉得没有多大意思,又删掉了。好像在某个时间点之后,我对社交网络就失去了兴趣。脸书和推特的帐号很早以前就被我删掉了,扣扣、微博、饭否和领英还有帐号,但也是多年未登录。对于微信我使用得也不多,朋友圈数年更新一条。

但我不知道为什么会对这些失去兴趣。可能是找到老婆之后就对社交没有了动力?可是那还可以找小三啊!

2020年是一个动荡之年,自然界在使劲折腾,大国之间也在使劲折腾,越是这样越要保持冷静。我有个同事是美国出生的印度裔,他长大了去印度玩,回来之后形容印度的街道是“organized chaos”(“有序的混乱”)。印度的路上很杂乱,各种各样的行人,车辆,还有牛等动物都交织着在路上穿行,速度不一,也不遵守交通规则,看上去很混乱。可是一旦融入其中,又会发现其中的秩序。人与人之间,人与车辆之间,在要撞上的一刹那总是会默契地互相错开。现在的世界就好比这样,从大范围上看非常混乱,可是小范围的生活秩序也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其实也不需要过多地焦虑。

不过我还是有点焦虑:要不要把“找小三”的言语删掉?

新冠病毒4

昨天是美国的独立日,也就是国庆节。这应该是美国多年来第一个惨淡的国庆节了,疫情不但没控制住,反而愈演愈烈,最近一个星期每日新增感染已超4万。不过西方媒体总是能从绝望中寻找到希望,CNN在国庆节的头条是“The US is in chaos. But it’s still great to be American”。跟俞敏洪学的?

公司已经复工超过三个星期。说是复工,其实还是仅有一小部分人来上班。目前的政策是所有能在家上班的人就必须呆在家里,所以实际上整栋楼里的人口密度并不高。公司现给每人每天发两个口罩,规定必须带口罩上班,将大部分的门禁换成了无接触感应系统,在多处配备了免洗消毒液,并对人员的接触做了详细的规定。这一套防疫措施下来,感染的风险已降到很低。

前两天也带宝宝臭去做了一次常规体检。体检在三个月前已经推迟了一次,这次感觉不需要再推了。去之前诊所特意打电话交代无论大人小孩都要戴口罩,只能一个大人带一个小孩过去,不能带其他兄弟姐妹,还问了一堆问题,如最近两个星期有没有旅行史,有没有各种症状,有没有同可能的感染源接触过等等。到达诊所之后先在门口给我们测了体温,然后没有像往常一样让我们在大厅停留和等待,直接由护士给我们领到了儿科医生的房间。

纵观美国的疫情情况,康州控制得算是相当好的,日增感染已降至100左右,在各个州中独树一帜。可是即便如此,我们思想也未敢松懈。9月份不知道会不会开学,开学了我可能也不大敢把宝宝臭送过去,目前得做好她长期呆在家的准备。幸运的一点是宝宝臭年纪还小,就算不去学校也不存在耽误学习这种事情,只是苦了我们要花时间带。

虽然疫情的结束还遥遥无期,但几个月过去了,大家或多或少也从一开始的慌乱中冷静了下来。这次新冠病毒的大流行可以说刷新了很多人的三观,我总结了几点:

  1. 以往大家认为中国人命不值钱,美国人金贵。现在忽然发现其实美国的人命不值钱,应死尽死。反倒是中国,连90多岁的老太太都拼尽全力救活了。
  2. 以往大家认为中国的统计数字不可靠,现在发现,美国的统计数字更不可靠。美国国家疾病防疫控制中心一开始发布的数据明显滞后和偏低,在试图掩饰疫情。后来居然又开始引用几个中国留学生搞的商业网站(一亩三分地)的疫情数据,简直不可思议。美国的死亡统计也明显不靠谱,但由于这是国家层面上的遮掩,目前想找到证据并不容易。将来回过头来调查现在这段时间的非正常死亡情况,或许才能得到一个相对准确的因新冠病毒死亡的数据。
  3. 以往大家认为中国人听政府的话,不思考也没有思想自由。现在发现,美国人更听政府的话,完全不思考。政府一开始说,戴口罩没有用,反而有害,于是大家就都信了,不戴口罩。疫情初期,华人去超市戴口罩就像是怪物一样,生怕被人打。现在政府改口说口罩有用,大家便把口罩戴了起来。
  4. 以往大家认为美国是民选政府,两党制衡,美国总统的权力并不大。现在发现,一个新法案的通过可能不容易,但是美国总统可以签行政命令啊!又迅速又有效,还要啥自行车。
  5. 以往大家认为中国的官员都是尸位素餐,腐败无能。现在发现,美国的政府官员们有过之而无不及。所谓一将无能累死三军,目前的局面和特朗普的无能是分不开的。一头猪在美国总统的位置上都可能做得更好,毕竟猪不会捣乱。另外,且不提靠裙带关系上位成为政府官员的特朗普的女儿女婿,反华反到失去理智的白宫顾问纳瓦罗,就来看看象征着科学精神的美国顶级传染病专家,白宫应对新冠病毒特别小组成员之一的福奇博士。福奇在面对口罩政策朝令夕改的质疑时说:“我不后悔(没有早点告诉美国人要戴口罩)……早期我们的医护工作者缺乏装备……我们不想和他们争抢口罩和个人防护装备。”(原文链接:https://www.cnn.com/2020/06/23/politics/fauci-redfield-coronavirus-oversight-hearing-house/index.html)请问这是一个科学家说的话吗?正确的态度难道不是应该告诉大众口罩很有用但目前很缺乏所以我们应该想办法自制口罩或使用替代品?为何要宣扬口罩无用甚至有害的观念?把这个错误的观念纠正过来又需要多少人力物力,要付出多少代价?
  6. 以往大家认为中国没有言论自由,封杀各种负面消息。现在发现,美国所谓的言论自由根本就是假象。写美国方方日记的人出车祸死了,是不是阴谋各人自有判断。而拍摄纽约小岛埋尸的摄影家其“作案工具”无人机迅速被警方没收,其人也被警方告上法庭,则是一个事实。至于因为向民众透露疫情信息或者装备缺乏状况的医护工作者被辞退或者穿小鞋的事件,那是数不胜数。

在美国生活了十多年,从象牙塔走出来也好几年了。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和美国政府机构交流多了之后,我已经对它的无能、低效和傲慢见怪不怪。然而这一次的疫情处理之糟糕还是让我十分惊讶。

无论如何,说了一堆美国的问题,并不表示中国的问题就少,中国的问题可能更加错综复杂难以解决。但作为一个普通的在美华人,无脑地选择留在美国或许已非最优选项,应该想想未来的路该如何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