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养娃

离乳

臭儿已经两岁多了,一直在吃母乳,并且还有吃夜奶的习惯。宝宝最近忍无可忍,决定断奶。

在臭儿刚满两岁的时候,我们就决定断奶,坚持了一个白天,到了晚上临睡前小屁娃怎么也不肯睡觉,还大发脾气,最终功亏一篑。

母乳对于两岁多的小孩来说已经不是营养的主要摄取方式,更多的是一种安抚。臭儿白天有各种玩具玩,有零食吃,还有姐姐陪打架,很容易做到少吃奶甚至不吃奶,但是晚上吃不到奶的话就会立马变成一个气包子。

断奶第一天:耗到很晚,筋疲力尽后睡去。凌晨两点多的时候醒了,大哭,后又睡去。清晨六点多又醒了,大哭,只能陪玩。

断奶第二天:还是很晚睡,凌晨两点多醒了一次,清晨六点多又醒了一次。

断奶第三天:清晨六点多醒了一次,后睡至八点多和我们一同起床。

三天过后,臭儿对吃奶就没有强烈的渴望了,作息也开始规律。再过了一两天,妈咪开始退奶。前后差不多花了一个星期,生活恢复正常。

从断奶这件事也可以看出每个人的天性都不一样。宝宝臭以前断奶的时候,妈咪涂了点老干妈,宝宝臭吃了一口便哭着跑开,边跑边叫:“妈咪的奶子是辣的!!!”随后就不吃了,断奶只用了一天。臭儿对母乳的依恋却要浓烈得多,断奶几天后,偶尔还会缠着妈咪想要吃奶,妈咪不得不屡次强调奶子是辣的。臭儿建议道:“奶子是辣的把奶子洗干净不就好了吗?”

不过,宝宝臭吃了33个月的奶,臭儿只吃了28个月,这个差别可能也造成了两人对断奶的不同反应。

宝宝跟我抱怨,嫁给我七年,喂了五年的奶,还有两年在怀孕,这都过得什么日子!我安慰道,辛劳肯定会有回报。母乳喂养这么久,加上从出生起就一直有父母陪伴在身边,这两点可以使娃们获得充足的安全感,将来的人生肯定不会差。

无论如何,成功断奶还是一件让人高兴的事,妈咪也有更多的时间做自己的事了。臭儿下次吃奶,得要等到有女朋友的时候,想想真是一个漫长的旅程。男人对于乳房的渴望,一般人我不告诉。

培训班

暑假即将来临,在关于暑假应该如何度过的问题上我和宝宝产生了些分歧。过去一年因为新冠疫情的缘故,宝宝臭只能呆在家里上网课,而网课的教学质量完全不敢恭维,不仅每天的课时短至一个小时,还经常因故取消。宝宝觉得宝宝臭学的东西太少,希望暑假能给她报个班,一是学点知识,二是消磨时光。

我并不反对给宝宝报班,但是难以决定让她学什么。我的想法是,小孩应当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自(野)由(蛮)发(生)育(长),不应当过早地学习技巧性的东西。常见的课外班项目,如画画,乐器等,在我看来都不适宜过早训练。甚至在我现在教宝宝臭中文的时候,我对她的书法也完全不做要求,只要识字就好,至于想要让字写得漂亮,那是以后的事,无需操之过急。

技巧性的东西,将来有大把的时间去学,在一定年龄之后学习效率可能更高。就像一些人在孩子还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进行如厕训练,花了很长时间,事倍功半,而宝宝臭在2岁多才开始尝试,大概一两天的时间就会自己上厕所了。

小孩子的生活,应当坚持以玩为主。宝宝说我太极端了,现在的问题并不是不让宝宝臭玩,而是每天傻玩的时间太多,基本上没有学习。

这么说也有道理,于是我分析了一下现在市面上常见的课外班项目:

1. 画画

宝宝臭其实每天都在画画,内容多是自己看过的动画片或者绘本中的角色。对于她特别喜欢的,还会在画好的画上涂颜色,剪下来当作自己的玩具,有时候也会描绘家中的各个成员,或者她觉得好玩的场景,如古代的攻城战和西游记里的孙悟空打妖怪。这种状态我觉得挺好,不需要再额外搞些什么花样。过早地教她一些成人的绘画技巧,反而可能限制了她的想象力。

2. 钢琴

中国人似乎特别热衷于让小孩学钢琴。我一美国朋友曾经半开玩笑地跟我说起他的发现:所有的华人家庭里必有一台钢琴。学钢琴确实有一些益处,但我也不认为有过早学习的必要。一是容易造成近视;二是久坐违背孩子的天性;三是弹钢琴是技巧性的一种训练,对于这样的训练我希望能尽可能地推迟一些开始。其他的乐器与钢琴类似,有机会可以玩玩,不需要在孩童时期就系统地练习。

3. 数学

也可以称之为奥数。大概了解了国内的奥数培训行情之后,我感觉大部分人都疯了。初等数学,也就是9年义务教育所教授的数学知识,是每个人都需要掌握而且能够掌握的。大多数人学习了这些之后,一辈子也就够用了。高中及以上的数学能否学好,完全是靠天赋。奥数只应该是一小部分人的游戏,如今全民奥数,对家长和学生全无益处,只是肥了那些培训机构。我看了看学而思的小学低年级奥数培训材料,不过是一些益智趣题罢了,闲得无聊玩玩可以,不玩也没什么损失,真当一门功课去报班学习,那不是傻吗?

4. 语文

现在有个时髦的词叫“大语文”。我没有去查这个词的具体含义,猜想是打破了局限于教材的语文教学,而在更广阔的天地中学习语文。人文、历史、政治等都可以包含在里面。关于语文,或者说中文的学习我想另开一篇详细写写,此处就说个结论:语文蕴含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无需报班。

5. 外语

先说英语。从幼儿园的小孩子到成人,国内的英语培训实现了全覆盖,稍微有点家底的还会请外教。由于宝宝臭生活在美国,英语没啥好担心的,在学校里按部就班地学习就好。我想让宝宝臭学习中文和英语之外的第三门语言,毕竟小孩有学习语言的天赋,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想好学什么,宝宝臭自己也没什么想法。目前的地球上,绝大多数国家都在衰落。我本想让宝宝臭学一学日语或者法语,但是看看日本和法国的现状和未来,实在没有足够的信心和动力去督促宝宝臭学习他们的语言。未来的世界里,学好中文和英语基本上就可以畅通无阻了,第三门语言不会具备太强的工具性,更多的是一种业余爱好。

6. 舞蹈

在疫情之前,舞蹈是宝宝臭唯一报的一个课外班。疫情来临后,舞蹈课也取消了。未来待疫情好转,应该会让宝宝臭继续学习。避开芭蕾等摧残人身体的舞蹈,只是学学简单的舞蹈动作,练练身体的柔韧性,那还是不错的。

7. 体育

我希望宝宝臭学一些大众的健身项目,如乒乓球、羽毛球、排球、足球、游泳等。等宝宝臭大一点,我想让她去学武术。各种球类活动现在让宝宝臭瞎玩玩就好,或者我教她点野路子。有人希望从集体球类活动中培养小孩子的团队合作精神,这个想法很不错,不过小孩子长大一点后再去培养也不晚。一个人良好品格的塑立,主要在于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搞好了,任何方面都不会差。

思来想去,至少在目前这个阶段,没有什么必要给宝宝臭报班。有一次我和宝宝闲聊时说起,一个人真正能够轻松地面对生活也就小时候那段时间。读书之后、工作之后、结婚之后,各种压力接踵而来,不如让娃们好好享受当下童年的生活。童年的时候逼着他们学很多东西,对将来的影响微乎其微,甚至说不定还有反作用。相反,一个快乐而无忧无虑的童年必将为他们幸福的一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中文学习2

宝宝臭现在每周日的上午跟着老师一起学习中文,待学期快要结束时我发现中文学校的学习要求实在是太低了,一学期下来没认识多少个生字。他们所使用的教材是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和华文教育研究所编写的《中文》一书,其难度比国内的教材要小一些,即便如此学生也不要求掌握全部内容。虽然我已经预期美国的中文教学肯定比不上国内,但是水成这样还是让我沉不住气了。正好年底的时候有十天假期,我抓住这个机会好好给宝宝臭补了补课,帮她把人教版的《语文》第一册过了一遍,基本上算是跟上了国内的语文教学进度。

父母给子女当老师有利有弊。好的方面在于,从广义上讲,父母本来就是子女人生中最重要的老师,婴儿从一出生就开始学习父母,所以我们常常看到小孩子的一举一动都有着父母的影子;不好的方面则是,当需要教授某一个具体的技能时,父母和子女都需要接受一个身份的转换,对于我来说,就是从慈父到严师。父母对于子女来说一般是慈爱的,像我没事就和宝宝臭打打闹闹,但学习却不能在打打闹闹中进行,所谓的快乐教育是不存在的,学习就是一个苦差事,没有捷径。

在西游记导演杨洁的自传《杨洁自述:我的九九八十一难》里,她提到自己的语文都是父亲教的。杨洁小时候没有上过几天学,不是因为上不起学,而是父亲觉得上学没用,不如自己教。杨洁的语文水平远远超过了同龄人,七岁的时候已经写了总共五万多字的文章,其中一些还在刊物上发表过。一般的小孩自然达不到这样的高度,但这至少提供了一个自己教小孩的成功例子。

在我给宝宝臭辅导中文的过程中,宝宝臭最多的抱怨是:“这个字太难写了!我为什么要学这个?”我只好耐心地从多方面跟她解释中文的的美感和重要性。我向她展示了最复杂的汉字——biángbiáng面的biáng字,还告诉她繁体字的存在,使其意识到现在所学已经是非常简单的了。宝宝臭每次抱怨一阵,随后倒也能沉下心来学几个新的汉字。

自己教也有好处。我不太喜欢机械式和一步到位的学习方法。国内的学校教写字可能一个生字要写上十遍或者二十遍,我教宝宝臭的时候,只要求她写两遍,第一遍是学会如何写,第二遍是尝试写得漂亮一点。显然,只写两遍对于掌握一个汉字的空间架构远远不够,但是一口气把一个字练得非常完美意义也不大。也许更重要的是培养小孩的美感,在她今后读书写字的过程中,自己能够逐渐意识到怎样写才能写得更漂亮。

跟上国内的语文教学进度只是一个底线,我期望宝宝臭能多读些唐诗宋词,可以尽快独立看书,写出自己的文字。如今的远程教学使得宝宝臭一直呆在家里,大多数时间都处于中文语言环境之下,这对于宝宝臭的中文学习十分有利。我决定在今后的日子里,坚持督促宝宝臭的中文学习。国内的父母们拼娃喜欢拼英语,我为毛不能拼中文?

谁也不能阻挡我拼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