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人间 编. 在工作中,看到中国. 中信出版集团, 2022.
最近在找工作,闲暇时间找了些关于工作的书来看,其中就有这本《在工作中,看到中国》。这本书是一部网文合集,内容来自于“网易人间 • 寻业中国”的征文稿件。顾名思义,这些征文主要是写关于中国人工作和事业的故事,由于每个故事篇幅不长,读起来也比较轻松。
整本书包括二十来个的故事,其中提到的大约一半的工作是我们比较熟悉的,如开店的、做销售的、种菜的等等;还有一半是日常生活中不常遇到的职业,如修风车的、搞杂技的、出海的等等。大概是经过了网易编辑的挑选和整理,故事都很流畅,唯一的问题是,有些故事中的文字太过于文学化,甚至有些浮夸,超过了正常的文学性加工,我在某一瞬间会产生疑惑:这写的到底是真实的故事还是小说?
不过,瑕不掩瑜,大多数故事都值得一读。
从所有这些故事中,我读出了一个共性——变化。一份职业,无论你喜欢与否,都干不长久,这是今天绝大多数人面临的现实。搞澳洲房产中介的,前些年赚了些钱,但随着政策的变化以及人们观念的转变,中介公司直接倒闭。搞电视购物的,在直播时代面前毫无还手之力。类似的还有开实体店的,在淘宝等网站的冲击下,每况愈下。并非个人不努力,而是时代滚滚向前。
我们这一代中国人以及上一代中国人的职业生涯都不太稳定,在我记忆中,父母工作变动了很多次,后来直接下岗,无奈之下自己做起了小生意,直至退休。退休也不是法定意义上的退休,而是他们身体不好,干不动了。我们这一代,换工作更是家常便饭。如果要说稳定的工作,可能上一代的美国人相对会稳定一些,我的博士生导师现在70多岁,他从毕业之后就一直呆在高校里。我上一份工作的上级,现在也60多岁了,虽然职业生涯中经历了几次公司的兼并重组,但终究在他的工作岗位上一直干到了现在。当然,样本数比较小,说明不了问题,在中国肯定也有很多稳定而不愁将来的工作。其实这本书的故事容易造成“幸存者偏差”——那些具有稳定工作的中国人大概率也没啥关于工作的故事可讲,所以也不会给这个栏目投稿,导致看完这本书之后我们会误以为所有人的工作都是风雨飘摇。
无论如何,时代确实发展得很快,现在大学里的热门专业,可能十年甚至是五年之后就不那么热门了,想要一劳永逸地解决职业发展问题,基本上是天方夜谭。但是大多数人其实就想要一个安逸和稳定,所以在中国,庞大的人口去报考公务员,也是可以理解的。
那些不具备稳定工作条件的人,倒也不必悲观,天无绝人之路,这从本书的故事中也可以看出。即便公司倒闭了,甚至行业消失了,只要有手有脚肯干,终能继续找到合适的工作。
另一个值得探讨的议题是工作的意义,很多故事都谈到了这一点,原因很简单,从事一份工作,薪水很重要,工作的意义也很重要。如果找不到一份工作的意义,也很难长久地坚持做下去。这个话题在本书最后一个故事《找不到职场意义的35岁高管》中谈论得比较多。故事里,大卫是外企的一个高管,因厌烦了人事斗争而辞职,后加入一个民企,本想着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大显身手,入职后却发现整天不干正事,大多数时间花在了和业务无关的应酬上。企业不重视业务能力,而生存的关键是“建立复杂的人际关系,学会接受并融入这些文化和规则”,这让他“倍感荒唐和虚幻”。于是入职5个月之后,他又辞职了。这一次他加入了一个创业型企业,却因无法忍受没有意义的“996”以及“完全混淆生活和工作界限的全天候待命状态”而再次辞职。兜兜转转了一圈,一转眼已经40岁,事业却丢失了方向。
“变化”和“工作的意义”是我读完本书的两点体会。大多数人厌恶变化,不愿主动走出自己的舒适区,但变化所带来的不仅是不舒适,变化也常常蕴含着机遇。对于工作的变动,不妨以平常心来看待之。本书故事中的主人公都是年轻人和中年人,未来还有很长,还有很多机会,祝福他们,也祝福我自己,希望都能获得一份满意的工作,找到自己对于这个时代的价值和意义。